一個故事要怎么樣才能迅速傳播,并且長久的傳播呢?
首先,這個故事要很震撼。
可以是視覺上的震撼,比如沖擊感官的大場面,也可以是心理上的震撼,比如毀三觀的小場面,又或者兩者的有機結(jié)合。
其次,這個故事要簡短精悍,朗朗上口,能夠賦予最短的文字最豐富的內(nèi)涵。
比如成語,又或者梗。
短短幾個字詞,就能存儲上百字甚至上千內(nèi)容,這些內(nèi)容中還蘊含了各種人生哲理,或者處世智慧。
比如:雞!
一說起這個字,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姜國戶籍政策,所有姜國百姓都可以憑戶籍免費領取十只雞,十只雞就能讓一個家庭過上美好的生活。
眼下,姜國百姓、楊國百姓,以及周邊其他國家的百姓,一看到雞,最先想到的就是《大俠姜十三》中的種種細節(jié),以及這些細節(jié)中包含的考題。
一個字,飽含成千上萬的信息量,讓無數(shù)人共鳴,這就是“微言大義”。
所以,想要把楊國國君搞臭,就得遵循這個流量密碼。
第一步是用最簡單的文字蘊含最豐富的內(nèi)容,這個簡單文字可以是文學性的,也可以是時下最流行的熱點,或者某個已經(jīng)通行天下人所周知的古詞匯。
第二步是令內(nèi)容觀點鮮明、立場對立、矛盾尖銳,把盡可能多的地域、民族、職業(yè)、國家等群體牽扯進去,如果他們不上當就強行攻擊他們,引戰(zhàn)。
第三步是上綱上線,把雞毛蒜皮的事情往民族、政治、國家上掛靠,然后再極力否認這一點,一副“我不是挑事的人”、“你咋還急眼了”、“就當我放個屁”的姿態(tài)。
第四步是撒錢,持續(xù)炒作這個話題,一點點造勢,讓更多的人參與進去,并且從一個單純的抹黑演變成一種文化、習俗,被永久的銘刻在文學作品、地方建筑、飲食小吃等載體中。
岳川是一個善良的人,但善良的人通常不會有什么好下場。
不是好人沒好報,而是好人受到太多規(guī)矩、道德、法理的約束,容易被人針對,甚至被人利用。
佛祖座下也有怒目金剛,慈悲之心亦需雷霆手段。
做好人,卻不能做一個濫好人!
對于伐壇破廟的楊國國君,岳川不介意狠一點、黑一點,殺雞儆猴,永警世人。
想毀掉一個人,就從他不是人這一點進行挖掘——先下結(jié)論,再論述過程。
楊國國君還真就黑料不斷,論證過程毫無難度。
在楊國眾鬼物無孔不入的打聽下,什么腌臜事都給他挖掘出來了。
跟老前輩齊桓公一樣,楊國國君也是好吃好玩好賭好嫖。
但是四毒俱全總覺得缺點什么是不是?
于是岳川給他加一個,毒。
這真不是岳川胡亂抹黑,嗑藥這事是自古以來就有的。
上古先民研究動植物,尤其是那些帶毒的東西,發(fā)現(xiàn)某些毒素非但不致命,反而還會讓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,身心愉悅享受,精神極度滿足。
古往今來,帝王們養(yǎng)一群方士合藥煉丹是很普遍的行為。
真以為都是為了煉制長生不老藥嗎?
那么多帝王都吃死了,也沒見誰成功,后世帝王怎么還爭相效仿?
真以為帝王們智商欠費?
只能說,帝王們的樂趣,你根本想象不到。
他們是在嗑藥沒錯,但不是長生不老藥。
之所以這么說,純粹是畏懼輿論壓力、道德譴責,拿長生不老藥做幌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