嬴捷放下鋼筆,長長嘆息一聲。
“依照字典,用大周文字與龍文一一對照,簡便易學。兩天半的時間,我就能流暢書寫,如果學習兩年半,豈不是也能像王子陽那般出口成章,揮筆成書?”
使團領(lǐng)隊搖了搖頭,“據(jù)我所知,王子陽閉關(guān)百日便創(chuàng)造了龍文。公子天縱奇才,何須兩年半?半年足矣!”
嬴捷說道:“然而世間如我這般英才鳳毛麟角,更多的是平庸中人。兩年半能培養(yǎng)出一個讀書人,也算高效!”
使團領(lǐng)隊驚喜道:“所以……公子同意引入龍文,學習姜國文化?”
嬴捷將兩封書信遞給使團領(lǐng)隊,“信已經(jīng)寫好了,送回櫟陽吧!”
看著分別用秦國文字和姜國文字書寫的信,使團領(lǐng)隊感覺手上如有千鈞重。
“公子,若國君不同意……”
嬴捷呵呵一笑,聲音平淡的說道:“那便厚積底蘊,以待明君!”
使團領(lǐng)隊一想也對,“姜國都不一定同意,也輪不到我們反對!
晚上的時候,龍陽再次設(shè)宴,款待兩國使者。
菜品更豐富,酒水也更美味,故事也更好聽了。
這次,龍陽邀請兩國使者展示自己的文化。
許石早有準備,立刻讓手下來了一段吳國的劍舞。
有單人獨舞,還有兩人對舞,甚至群體劍舞。
舞蹈是以人的肢體作為表達的工具,并加以身體的舞動來進行語言上的傳達,是一種最古老的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形式。
劍舞的誕生是以舞蹈作為基礎(chǔ),并依附于劍和劍術(shù)的出現(xiàn)而產(chǎn)生的,當劍術(shù)發(fā)展到一定的程度,人的審美觀有所提高時,模擬劍術(shù)的舞蹈就會相應的應運而生。
可以這么說,劍舞是劍和劍文化發(fā)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的歷史產(chǎn)物。
吳國使團之所以會劍舞,是因為闔閭好這口。
闔閭愛劍是出了名的。
歷史上記載,闔閭死后,用包括扁諸、魚腸在內(nèi)的三千把劍陪葬,后來秦始皇、項羽、孫權(quán)等名人都過來碰運氣,挖掘墓中寶劍。
劍估計是沒挖到,就挖了個大坑,廣約45米,深約6米,終年不干,清澈見底,也就是著名的虎丘劍池。
春秋時期,劍舞的形式已有所顯現(xiàn)。
《孔子家語》有言:子路戎服見于孔子,拔劍而舞之。
也就是說,子路身著軍服去見孔子,并且給孔子表演了一段劍舞。
此時文人都會隨身佩劍,意興所致?lián)魟Χ瑁透е话鸭磁d發(fā)揮一樣。
只是闔閭玩得更專業(yè)、更系統(tǒng),也更高雅。
為了這次出使,直接把自己宮里的舞者一股腦送過來了。
行路千里,就為這半刻鐘的驚艷。
吳地劍舞呈現(xiàn)出剛?cè)岵、吞吐自如、飄逸靈動的審美特征,加上劍本身所體現(xiàn)出的陽剛之氣,在外在形態(tài)與神態(tài)上達到一種完美的契合。
男子舞劍則剛中帶柔、輕靈穩(wěn)健,在穩(wěn)健與飄逸兩個極點之間尋找到一個契合點,達到瀟灑飄逸,突出俠士之氣。
吳地女子身形嬌小、動作婉轉(zhuǎn)、體態(tài)婀娜,劍舞剛?cè)岵、吞吐自如、飄逸靈動,極具觀賞性、娛樂性,令人賞心悅目。
龍陽看得目不轉(zhuǎn)睛,大黃看得神游天外。
龍葵不滿的說道:“還看還看,有什么好看的?難不成能讓你悟道?”
龍陽點頭,“是啊,我悟了!”
大黃跟著說道:“我也悟了!”
岳川被嗆得咳嗽連連。
臥槽,劍舞是計劃的一部分沒錯,但你倆悟道不是啊,別總是打亂計劃啊。
許石看到岳川的眼色,立刻起身離席。
“王子殿下喜好敝國劍舞,我王也喜愛貴國文字、書籍,不如兩國文化交流,互通有無!
龍陽沉吟片刻,最終緩緩搖頭。
說實話,他迫不及待想要點頭答應,但是為了引秦國入甕,必須得拿捏一下。
“接著奏樂,接著舞,莫要為此等俗事攪擾諸位雅興!”
不知為什么,秦國使團心中深深地失望,仿佛自己表白被拒一樣。
使團中的嬴捷也忍不住思考,怎樣才能幫吳國使團打動王子陽呢?如此一來,自己也能跟著沾沾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