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川開始揭曉答案。
“在我們中華文明圈子里,如果自家女兒被小黃毛碰了,恨不得將其千刀萬剮……”
“等等,岳先生,什么是小黃毛?”
“哦,就是黃發(fā)垂髫那個小黃毛的意思,就是黃頭發(fā)的小男孩!
“哦,原來如此!
“咳咳……”岳川接著說道:“可是在楚國一些蠻族部落,自家女兒吸引小伙子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,肚子大了,那就是家里多一口人,是值得高興的事。就像家里的耕牛突然懷孕了、下崽了,是敲鑼打鼓慶祝的大喜事!
說到這兒,岳川想起上輩子世界里。
爺爺還在當(dāng)工人的時候,一個月是五塊錢工資。
但是當(dāng)時一頭牛能賣上百塊,抵得上工人兩年的勞動收入。
所以,農(nóng)村家里養(yǎng)的牛生小牛就跟中彩票一樣。
敲鑼打鼓慶賀不說,有的還會請來戲班子唱大戲。
在生產(chǎn)資料匱乏、生產(chǎn)力落后的時代,人和牲口沒什么區(qū)別,家里多一個勞動力,就等于多一個干活的牲口。
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情。
誰的種不重要,重要的是生在自己家。
就像母牛生小牛犢,哪個公牛配的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家多了個小牛。
只是男女生育被套上中原的倫理、道德之后,就變得不一樣了。
眾人能理解岳川的意思。
小家庭才會看重貞潔、操守之類的東西。
國家層面根本無所謂,當(dāng)權(quán)者要的是人口,是人的數(shù)量。
誰生的不重要,跟誰生的更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更多的人口,更充沛的勞動力,更龐大的稅源。
所以會出現(xiàn)“令壯者無取老婦,令老者無取壯妻;女子十七不嫁,其父母有罪;丈夫二十不取,其父母有罪!
這些政令中充斥的,就是蠻族的生育繁殖,而非中原的禮制道德。
長卿急切問道:“岳先生,我們已經(jīng)理解楚國蠻夷的生育思想了,他們的財富繼承又是怎么規(guī)定的呢?你快說吧,別賣關(guān)子了!
岳川哈哈一笑,“說起來,跟咱們中原也差不多,只是咱們沒有這么做罷了。”
“不會吧?咱們中原也有?”
岳川點頭,“在這些蠻族中,父子關(guān)系是不明確的,但母子關(guān)系是明確的!根據(jù)這個道理,男性能確定與自己有血緣關(guān)系的,就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,這些是他真正的至親,由此衍化出兩種繼承:兄弟繼承、兄妹繼承!
“兄弟繼承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兄終弟及,但這涉及到一個問題,兄弟的子嗣也未必是親生,但姐妹的子嗣必然親生,所以,唯一能確保自己財產(chǎn)被至親血脈繼承的,就是姐妹的孩子,也就是自己的外甥!”
“俗話說:外甥仿舅舅,也就是外甥在模樣上跟舅舅最像。這句話你們多多少少都聽過吧?”
眾人不由自主點頭。
這句話確實聽過,而且還見過。
有時候,兒子不一定像親爹,但大概率像舅舅。
聯(lián)想到岳川之前說的巫族“先父繼承”理論,眾人隱約明白了什么。
岳川又說道:“天上雷公,地上舅公,這也是說舅舅的地位和重要性!
其他人還好,對“雷公”沒有太多的感觸。
只有那些做賊心虛,經(jīng)常發(fā)誓的人才害怕雷公。
但是聽到這話,大黃不由自主一哆嗦。
精怪都是怕打雷的,天上雷公,那真是精怪的命門所在。
卻沒想到,地上的舅公跟天上的雷公一樣尊貴。
大黃瞬間明白了舅舅的分量,只可惜,他沒有舅舅。
“還有一句話!”岳川接著說道:“民間俗語:爹死直接埋,娘死等舅來。這也說明了舅舅的地位和重要性,母族之中,舅舅的地位是最高的,也是最大的!
這……
孔黑子不說話了。
他周游列國期間窮困潦倒,經(jīng)常劈棺禮喪,幫人主持白事。
不光有男性客戶,還有女性客戶。
其中確實遇到很多“等舅來”的。
吃席的時候,必須等舅舅來了才能開席。
以前沒怎么當(dāng)回事,卻沒想到這些風(fēng)俗背后蘊藏著如此大的淵源。
孔黑子忍不住問道:“岳先生,舅舅的地位為何如此之高?”
岳川呵呵一笑,“在我們當(dāng)下的禮制中,只強調(diào)父權(quán),強調(diào)君臣父子,卻忽略了母族的存在。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,也自然而然有母族。遠(yuǎn)的不說,當(dāng)今天下列國公子王孫奪權(quán)爭位,出力最多的都是誰呢?”
眾人再次沉默。
公子王孫還沒出生的時候,他的母親,以及母族就在進(jìn)行第一輪投資了。
各國聯(lián)姻,公室女的陪嫁,十里紅妝之類的。
除了錢財物資,還有各種人才。
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生下一個公子。
當(dāng)孩子真正出生,母親所面臨的宮斗難度勢必上升數(shù)個級別,對母族資源的需求也越發(fā)強烈。
孩子成長起來后,他身邊肯定會出現(xiàn)母族的表兄弟、舅舅、外公等人。
這些人會堅定地支持他,用一切手段將其擁上王位。
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如此。
國中政變,公子王孫們外逃時,第一個想到的也都是母族。
去找自己的外公、舅舅尋求幫助,以逃避自己兄弟、叔伯們的屠殺。
縱觀歷史,叔伯兄弟為代表的皇親國戚叫“篡權(quán)”,娘家人為代表的外戚集團(tuán)最多也就是“干政”。
在封建時代,舅舅是唯一一個會不遺余力支持外甥,卻又和外甥沒有根本利益沖突的同性。
而“打虎親兄弟、上陣父子兵”,扒開親情的表象,骨子里全都是利益。
岳川笑著說道:“在母系社會,舅舅的地位最高,血緣最親,所以楚國很多蠻族都是外甥繼承制。如果沒有姐妹,對這些男子來說,就相當(dāng)于‘絕后’。如果有姐妹但沒有男孩,那就由姐妹生的女孩繼承,再傳給女孩的子嗣。”
“這一點在我們中原也一樣。”
“女子出嫁時的嫁妝,是不計入夫家財產(chǎn)的,而是單獨的一份。當(dāng)夫家諸子分家產(chǎn)時,父親那一份是平分的,但母親的嫁妝是只分給她的親生子,其他非親生的孩子不能侵占。”
“大家仔細(xì)想想,是不是這樣?這是不是在父死子繼的制度里嵌套了一個兄終弟及,又或者外甥繼承?”
(外甥繼承制度是真實存在的,現(xiàn)在某些民族依舊沿用)
(舉個典型的例子:歷史上武則天時,面臨一個問題就是,太子到底應(yīng)該立李姓還是武姓,武家的人也確實覺得自己天命所歸,有資格繼承大統(tǒng),那么請問,武則天立太子,應(yīng)該以什么為依據(jù),又應(yīng)該選擇誰呢?)
(第四更~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