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川說道:“前朝婦好為將為帥,為大商開疆拓土,斬殺夷狄;距今也不過幾百年,卻再也沒有女將軍、女統(tǒng)帥,甚至連一個女士兵都沒有。為何?”
“是女性軟弱得拎不動刀了?不見得吧?”
岳川心中暗道:再過三四百年,劉邦的媳婦訓(xùn)練了一支純粹由女子組成的私兵,名為靠山婦。
這支純粹由婦人組成的私兵實力強悍,不輸男子。
她們身高臂長、五大三粗。
有著相撲手一樣的身材,熊虎一樣的力量,藏獒一樣的忠心。
將西楚霸王活活逼死的兵仙韓信,就是被靠山婦套進麻袋,吊打至死。
劉邦死后,呂雉專權(quán),屠戮功臣勛舊,大漢非但沒有四分五裂,反而平穩(wěn)的運轉(zhuǎn)、傳承,這支靠山婦居功甚偉。
所以,不要輕視女人,任何時候都不要!
否則就會落得和韓信一樣的下場。
東漢末年,孫權(quán)的妹妹孫尚香也有一支純粹由婦人組成的私兵,據(jù)說這支私兵實力不俗,劉皇叔入洞房時被嚇得差點進不去。
漢朝時婦人尚且如此剽悍,巫族時代的女性豈會弱了?
只是此后千年,再也沒有類似的女性兵團、軍隊。
直到“存天理、滅人欲”,女性僅余的勇武也被徹底抹去。
直到又過了一千年,偉人說出“婦女能頂半邊天”。
想及此處,岳川接著說道:“我們的社會從母系變?yōu)楦赶担陂g必然會有很多連鎖反應(yīng),而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的觀念,血脈觀念!”
“巫族時代,巫王——公生子的血脈傳承模式是母子相傳,只有母和子,而母子共同組成一個家庭,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氏族,一個氏族可以永遠(yuǎn)居住在一片土地上,世代相傳!
“比如軒轅所在的有熊氏,向上追溯數(shù)千年、上萬年,依舊是有熊氏,如果不出意外,向后發(fā)展上千年,依舊是有熊氏,他們永遠(yuǎn)都會被氏族聯(lián)系在一起!
“但是在父系社會,變成父傳子、子傳孫,祖祖輩輩、世世代代,血脈傳承不再是兩代,而是無數(shù)代。這就產(chǎn)生很多問題!
“每一代人只會和上下三代……最多五代親密,所謂君子之澤、五世而斬就是這個道理,一旦出了五服,就是陌生人!
“當(dāng)今之世眾多諸侯國就是這么來的,未來,還會有更多的姓,百家姓,甚至千家姓,宗族的數(shù)量成千上萬,甚至更多!
“母系社會沒有紛爭,不同氏族非但沒有分歧,反而還會互相交流血脈。這種交流親密無間,而且沒有任何利益糾葛、權(quán)謀算計!
“父系社會為了爭奪女性、占有資源、繁衍子嗣,所有人都是敵人,或者潛在敵人,外部征戰(zhàn),內(nèi)部傾軋,哪怕共同組成家庭、繁衍血脈的男女,也沒有什么親密可言!
“子女對他們而言,更多的是一種掛件,就像‘忠信’、‘仁義’、‘純良’、‘端莊’一樣的掛件。母憑子貴、妻憑夫貴的現(xiàn)象屢見不鮮,緊隨而至的就是妻妾相妒,后宮傾軋。”
“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子嗣會成為所有人的軟肋,而這個軟肋會被當(dāng)權(quán)者掌握,并且不斷利用!
“父母一輩子辛勤勞苦,都是為了讓子嗣過上好日子,子嗣過不上好日子,又辛勤勞苦一輩子,繼續(xù)寄希望于子嗣,子子孫孫無窮盡也!
“父母在,不遠(yuǎn)游——一個人無論走得再遠(yuǎn)、飛得再高,只要家中有老父親、老母親在,一樣要乖乖的俯首低頭。反過來也一樣,一個男人再頂天立地,只要家中妻兒被人控制,一樣要引頸就戮!
“江湖人士會達成一條共識——禍不及妻兒!但連坐、抄家、滅門、夷三族、誅九族是當(dāng)權(quán)者最喜歡使用也最經(jīng)常使用的手段。”
“控制妻兒老小的手段有很多,可以很粗暴,也可以很文明,而且隨著時間推移,這種花樣會越來越多,越來越隱蔽,甚至深入到我們的倫理、道德、禮制、律法中,變得神圣不可侵犯!
“這就是‘天’對我們的影響,對我們的改變!我不知道‘天’為什么要這么做,但我相信,‘天’肯定不是為了們?nèi)俗逶絹碓胶!?br>
這時候,龍陽忍不住說道:“岳先生,我們?nèi)俗咫y道不是越過越好了嗎?”
岳川深深地看了龍陽一眼,“人族過得越來越好,究竟是天子的功勞,還是王子殿下你的功勞?”
“我……”
龍陽再厚臉皮,也不敢把這些功勞往自己身上攬。
至于周天子……
之前數(shù)百年,姜國過的什么苦日子啊。
別說姜國,其他諸侯也都是難兄難弟。
比如“鄅(yǔ)國”。(今山東臨沂北一個小國家)
國君為祝融八姓之一的妘(yún)姓,名鄅子。
這個國家比姜國更小,百姓更少,估計也就是比聶國強點兒。
也就是前些年(公元前524年6月),農(nóng)忙時國中人手短缺,國君鄅子率全國民眾出城搶收莊稼。
然后,鄰國邾(zhū)國不講道義,直接派兵攻打。
鄅子及其文武百官、全國百姓一起堵在莊稼地中,絕戶網(wǎng)一樣撈了個干干凈凈。
于是,鄅國就此滅亡。
很不可思議吧?
但類似的事情每年都在上演,周天子封八百國,基本上一年滅一個。
龍陽由鄅國想到自己的姜國。
當(dāng)初被隔壁楊國圍困半年,城中糧盡水絕,幾乎易子而食。
如果不是蝗神相救,姜國怕是早就亡了。
眼前這個小院里的荒草怕是也三尺深了。
想到這兒,龍陽猛然起身,向大黃拱手拜下。
“姜國能有今日,全賴國相治國有方、安民有術(shù),陽不敢居功!”
龍陽不知道蝗神在哪,只能感謝大黃。
其他人也都知道姜國發(fā)生的事情,知道大黃背后的神秘“老師”救了姜國,救了姜國萬民,更是幫姜國快速發(fā)展,至有今日。
這一切,都是人的功勞,不是周禮的功勞,更不是天子的功勞。
相反,所有遵循周禮、臣服天子的國家和地區(qū),都深陷水深火熱之中,而且永無寧日。
龍陽想到自己的童年,想到自己色厲膽薄、蠻橫獨斷的父親,想到自己不辭辛苦、救苦濟民的母親。
許久,許久,他感慨道:“也許,我們一直尊崇的禮……真的錯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