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過魯迅先生的《狂人日記》的人都知道,魯迅先生在他的《狂人日記》里寫道:“我翻開歷史一查,這歷史沒有年代,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‘仁義道德’幾個字。我橫豎睡不著,仔細(xì)看了半夜,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,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‘吃人’!”
這段文字是魯迅對古代那些“滿口仁義道德,滿腹男盜女娼”的偽君子的深刻嘲諷,也是對那些壓抑人性的封建禮教的無情鞭笞。
如果要給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找一個人物對號入座的話,非宋代的大儒朱熹先生莫屬。
大家都清楚,這位朱熹先生,號稱是儒學(xué)的集大成者,世稱“朱子”。他的理論核心,就六個字:存天理,滅人欲。
千萬別小看這 六個字,正是這六個字,禍害了中國幾百年。對于明清兩代的國民性的日漸萎靡,朱熹難逃其咎。
如果朱熹自己踐行自己的理論,那我們可以說他呆,但不能說他壞。但事實(shí)是,他滅的是別人的“欲”,自己的“欲”卻不僅未滅,反而蓬勃發(fā)展!
可以這樣說,他是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。
在朱熹六十多歲的時候,受到御史沈繼祖的彈劾。在彈劾的奏章中,有兩件事讓大家大跌眼鏡。
一件是納妾的問題。
本來,在古代納妾是個很正常的事情,不值得彈劾,可朱熹的納妾卻十分與眾不同。怎么與眾不同呢?
朱熹大概與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有點(diǎn)相似,朱熹先生對小尼姑情有獨(dú)鐘。可人家小尼姑既已出家,就打算終生伺候佛祖了,不可能嫁人為妾。但朱熹先生為了滿足自己的獨(dú)特愛好,硬是施展各種手段,把小尼姑娶回了家。而且,更為夸張的是,還一下子娶了兩個。
這算什么?這是與佛祖搶女人!您老人家不是教導(dǎo)大家“存天理”嗎?但您的天理何在?
另一件更加不要臉,是朱熹與兒媳的緋聞。
話說,朱熹的一個兒媳懷孕了。這本是好事。可問題是,這個兒媳已經(jīng)守寡好幾年了。在古代那種封閉的深宅大院里,朱熹的寡婦兒媳不可能接觸到別的男人。唯一能夠“作案”的,就只有朱熹這個老公公了。
這算什么?這是與兒子搶女人啊。您老人家不是教導(dǎo)大家“滅人欲”嗎?您的“人欲”為何如此激情燃燒呢?
這兩件事爆出來之后,滿朝嘩然。連當(dāng)朝皇帝宋寧宗趙擴(kuò)也是大吃一驚。朱熹可是給宋寧宗講過學(xué)的,可是實(shí)打?qū)嵉牡弁鯉,?yán)格來說,宋寧宗算是他的學(xué)生。
看到自己敬仰的老師被爆,宋寧宗懷著復(fù)雜的心情,親自詢問朱熹,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?自己心中十分敬仰的師尊竟然做出這種事?
但朱熹的答復(fù)模棱兩可,態(tài)度曖昧,他承認(rèn)自己的那一套是“偽學(xué)”,同時做出了深刻檢討:深省昨非,細(xì)尋今是……
雖然朱熹沒有直接承認(rèn),但明眼人一看便知,這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啊。
其為人之本性,展露無遺。